食品中諾如病毒的檢測
一、簡介
諾如病毒(Norovirus)又稱為諾羅病毒、諾沃克病毒或膿融病毒,是一組杯狀病毒屬病毒,其原型株諾瓦克病毒(Norwalk-like viruses)于1968年在美國諾瓦克市被分離發現。諾如病毒感染性強,以腸道傳播為主,可通過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物品、空氣等傳播,常在社區、學 校、餐館、醫院、托兒所、孤老院及軍隊等處引起集體暴發。感染者發病突然,主要癥狀為惡心、嘔吐、發熱、腹痛和腹瀉。諾如病毒是全球流行性與散發性腹瀉的 主要病原之一,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,寒冷季節呈現高發,受污染的食品、水源是諾如病毒傳播的重要污染源,例如貝類、水果、蔬菜、飲用水、水源水等。
二、案例
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諾如病毒暴發的案例,近年有更加頻繁的趨勢。
案例一:2010年廣州從化因為水污染引起的諾如病毒感染事件,共有429人發病。
案例二:2012年9月底,德國首都柏林以及東部三個地區1萬多名小學生和托兒所的幼兒發生疑以諾如病毒食物中毒。
案例三:2012年12月,日本各地接連發生一系列因諾如病毒而引起的集體食品中毒事件,從愛知縣名古屋市一直到廣島縣廣島市總的中毒人數1809人。
案例四:2014年,嘉興市海寧、海鹽兩地部分學校陸續出現聚集性師生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,經當地疾控中心檢測,確定為諾如病毒感染,多名師生因此就醫。
三、檢測標準
·SN/T 3841-2014 出口貝類中諾如病毒和星狀病毒的快速檢測。
本標準將于2014年8月1日實施。
·SN/T2730-2010 進出口食品中諾如病毒檢測酶聯免疫吸附法。
本標準規定了進出口食品中諾如病毒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方法。
本標準適用于進出口貝類、魚類、禽肉及其加工品的諾如病毒篩選檢測。
·SN/T 2626-2010 國境口岸諾如病毒檢測方法。
本標準規定了國境口岸諾如病毒檢測的生物安全要求、檢測對象、檢測方法、結果的報告和陽性結果的處置。
本標準適用于國境口岸人群、可疑食物中諾如病毒的檢測。
四、原理與步驟
1、實驗原理
挑取被檢樣本或者被檢樣本中病毒易富集部位(例如貝類的消化腺組織),通過蛋白酶K消化的方法解離病毒,然后通過異硫氰酸胍等試劑純化病毒RNA,接下來繼續將病毒RNA進行反轉錄,最后將產物cDNA進行PCR檢測。
2、實驗步驟
食品前處理→蛋白酶K消化→蛋白酶K消化→反轉錄→PCR檢測→對照設置
(本文摘自“儀器信息網”)
- 上一條食品中抗生素殘留檢測
- 下一條冷凍干燥機有何優勢